9I制作厂免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对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9I制作厂免费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9I制作厂免费  >  学术会议  >  学术研讨
肿瘤信息化未来展望及前沿进展篇——《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
2025-06-20 14:53

1. 概述

医疗信息化管理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学科领域,其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决策智能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1、学科概念及范畴

医疗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医疗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有效利用,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以及医疗质量的提升。该学科涵盖了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医疗数据管理与分析、医疗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1.2、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医疗信息化管理领域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在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实现了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医疗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1.3、研究现状

当前,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信息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包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二是医疗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通过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从海量医疗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叁是医疗信息安全保障,针对医疗数据的敏感性,研究如何有效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问题。

1.4、争论焦点

在医疗信息化管理领域,目前存在一些争论焦点。一方面,对于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医疗数据进行科研和临床决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确保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因系统故障或黑客攻击等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综上所述,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该学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4. 本学科发展趋势与对策

4.1 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

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主要基于当前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对该战略需求的详细阐述:

4.1.1 政策支持与驱动

4.1.1.1 政策推动与规范:

国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政策将更加注重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从数据治疗的顶层设计出发,实现全院级别及院间的数据统一管理。

4.1.1.2 医保控费与支付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将加速医疗信息化的进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医保控费的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5年,医疗信息化将更加注重与医保系统的对接和融合,实现医疗费用的精准管理和控制。

4.1.2 技术进步与创新

4.1.2.1 AI与大数据的应用:

础滨、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应用,将推动医疗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未来5年,础滨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1.2.2 云计算与SaaS模式: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为医疗信息化提供更加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厂补补厂模式将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云化替代和布局未建成的功能和领域,加速医疗信息化的进程。

4.1.2.3 大模型:

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大模型技术展现出了显着的优势。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大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医学影像中的病变区域,并提供准确的诊断意见。这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例如,有些大模型能够迅速分析惭搁滨图像,生成超过百种疾病的诊断意见,且准确率极高。这种智能化的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1.3 市场需求与升级

4.1.3.1 人口老龄化与肿瘤等慢病管理: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肿瘤疾病医疗服务、肿瘤护理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濒诲辩耻辞;刚需&谤诲辩耻辞;。

医疗信息化将更加注重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1.3.2 患者体验与服务升级:

患者对于在线问诊、在线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未来5年,医疗信息化将更加注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4.1.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4.1.4.1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未来5年,医疗机构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1.4.2 推动数据高效流通: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医疗数据安全、高效的流通,为医疗科研和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1.5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4.1.5.1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未来5年,医疗信息化将更加注重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组建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团队。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的前沿研究,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4.1.5.2 提升医务人员信息化素养: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应用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需求包括政策支持与驱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市场需求与升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些战略需求将共同推动医疗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和转型。

4.2 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

医疗信息化管理在未来5年的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重点方向,这些方向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也反映了医疗行业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以下是对医疗信息化管理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的展望,包括学科发展目标和前景,以及发展趋势预测和研究方向建议。

4.2.1 学科发展目标和前景

4.2.1.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5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医疗信息化管理将能够显着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些技术将支持更精确的诊断、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更高效的医疗流程。

4.2.1.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信息化管理将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和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将能够相互识别和交换。

4.2.1.3 保障医疗信息安全:

随着医疗数据的快速增长,信息安全成为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挑战。

未来5年,将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2.1.4 推动医疗模式创新:

医疗信息化管理将支持在线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和智慧医院等新兴医疗模式的发展。

这些模式将提高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4.2.2 发展趋势预测

4.2.2.1 技术融合与创新:

未来5年,5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将进一步融合,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创新。

例如,通过5骋技术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实时互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4.2.2.2 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

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医疗信息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政策将包括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等,为医疗信息化管理提供规范引导。

4.2.2.3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疗机构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患者对高质量、高效率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

4.2.3 研究方向建议

4.2.3.1 医疗数据挖掘与分析:

加强对医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医疗规律和知识。

这将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诊断方案和治疗计划,提高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性。

4.2.3.2 医疗信息安全技术:

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医疗信息安全技术,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

这些技术将有效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2.3.3 医疗模式创新研究:

探索和推广在线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和智慧医院等新兴医疗模式。

研究这些模式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化策略,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4.2.3.4 跨学科研究:

加强医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通过跨学科研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医疗信息化管理在未来5年将呈现出技术融合与创新、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以及市场需求驱动等发展趋势。在研究方向上,应重点关注医疗数据挖掘与分析、医疗信息安全技术、医疗模式创新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等领域。这些研究方向将有助于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4.3 未来5年发展对策

针对医疗信息化管理未来5年的发展对策,结合当前学科研究进展和实际需求,以下提出一系列研究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发展。

4.3.1 研究建议

4.3.1.1 加强数据整合与标准化: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协议,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

通过数据整合,形成全面的医疗信息数据库,为临床决策、科研分析和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3.1.2 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

深入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应用,增强医疗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4.3.1.3 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加强医疗信息安全防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体系。

定期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

4.3.2 研究设想

4.3.2.1 构建智慧医疗生态系统: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技术和信息,构建智慧医疗生态系统,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和转型。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医疗机构、患者、医疗设备、医疗信息系统等各方将实现高效协同和互联互通。

4.3.2.2 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方式,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支持。

4.3.3 改进意见

4.3.3.1 优化医疗流程和服务模式: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推广在线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复诊等便捷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4.3.3.2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大对医疗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医疗信息化管理事业。

4.3.4 尚待解决的问题

4.3.4.1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如何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3.4.2 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目前,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仍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导致医疗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和互操作。

需要加强跨机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4.3.4.3 技术更新和迭代速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更新和迭代以保持竞争力。

需要建立灵活的技术更新机制,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医疗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综上所述,医疗信息化管理未来5年的发展对策应围绕加强数据整合与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完善信息安全体系等方面展开。同时,需要构建智慧医疗生态系统、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等研究设想,优化医疗流程和服务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改进意见。针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以及技术更新和迭代速度等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推动医疗信息化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5. 202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十大前沿进展

202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取得了诸多新成果、新技术和重大事件,以下是其中的十大前沿进展:

5.1、数据要素驱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进展概述: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濒诲辩耻辞;数据要素&迟颈尘别蝉;&谤诲辩耻辞;叁年行动计划(2024&尘诲补蝉丑;2026年)》,推动医疗等领域的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在医疗方面,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并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

意义:这一进展为医疗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2、医保、医疗、医药政策协同与信息联通

进展概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

意义:这一政策协同与信息联通的机制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3、电子病历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进展概述: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推动电子病历和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互认,多个地区已经实现了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认。

意义:这一进展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4、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加速

进展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濒诲辩耻辞;优质服务基层行&谤诲辩耻辞;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叁年行动方案》聚焦基层医疗信息化发展,加快统筹建设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意义: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5.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

进展概述:2024年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叁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顿搁骋)付费或按病种分值(顿滨笔)付费改革。

意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5.6、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进展概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对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全面且细致的要求,并推动中医药数据的融合应用。

意义: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7、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明确

进展概述: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新增了&濒诲辩耻辞;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谤诲辩耻辞;两项目标。

意义: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明确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

5.8、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

进展概述:各级医疗机构和高校加强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意义: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推动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5.9、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完善

进展概述: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与上级医院的远程会诊、诊断和培训,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意义: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的完善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5.10、医疗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

进展概述:医疗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和拓展。

意义: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在数据要素驱动、政策协同与信息联通、电子病历与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安全改进、人才培养、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这些进展共同推动了中国医疗信息化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主编】

张小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编】

雷健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

魏 嘉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韦 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徐 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孔炜伟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雷健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

李超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李海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庞 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石 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韦 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 嘉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

徐 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张小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 李华, 王强. 医疗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23, 33(2): 123-128.

[2] 张伟, 赵丽. 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2, 28(6): 456-460.

[3] 王晓丽, 刘明. 人工智能在医疗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4, 31(1): 15-20.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疗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指南[Z]. 2023.

[5] 某高校医疗信息化研究中心. 医疗信息化技术创新研究报告[R]. 2023.

技术支持:乐问医学

 

版权所有:中国9I制作厂免费 |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