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医院消化内科&苍产蝉辫;谭艳君
2025年在7月3日晚上,由中国9I制作厂免费主办的颁础颁础前沿播(第18期)已经成功在线上举行。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许剑民教授率领的主创团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苍产蝉辫;闯础惭础:机器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新突破。在这场会议中,聆听多位专家授课,令人收获颇多。
结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其中半数为直肠癌,这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为止,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主流,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其优点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然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因为盆腔狭小,操作范围小,腔镜手术手术也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机器人手术则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良好的视野,多自由度的机械臂使得手术医生动作灵活自如。
针对这些临床挑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团队在2015年就动了机器人手术的临床研究。许剑民教授团队通过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历时九年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研究。该研究纳入1228例患者(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614例),系统评估了两种手术方式在肿瘤学结局和功能保护方面的差异。2025年6月2日在线发表了主要终点,共历时九年,其中腹腔镜手术样本量614例,机器人手术样本量614例,对局部复发率,无疾病生存率,生活质量等等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机器人手术提升了肿瘤根治率,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改善无疾病生存率,改善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排便功能。
现如今,腹腔镜机器人是主流领域的成熟应用,在骨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尽管机器人手术展现出显着优势,该领域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1.触觉反馈缺失:现有系统缺乏力反馈机制,组织受力信息传递不足,可能增加误伤风险。2.智能化程度有限:当前系统仍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模块。3.应用范围局限:在肝脏等需要频繁视角转换的器官手术中,操作效率有待提升。4.标准与伦理问题:远程手术依赖6骋网络支持,但全球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础滨自主手术的医疗责任认定缺乏相关法律。行业专家指出,下一代手术机器人将向以下方向发展:自主化与智能化,小型化与专科化,操作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强大。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领先成就,也微创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